当前位置: 设计星球 主题社区

会展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技巧

会展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是塑造空间氛围、传递品牌调性、引导观众情绪的核心手段,其技巧需兼顾视觉逻辑、品牌属性、功能需求三大维度,同时平衡色彩的美学效果与实用价值。以下从基础原理、核心技巧、场景应用三个层面展开详细解析:

一、色彩搭配的底层逻辑:理解色彩的 “语言属性”

在会展设计中,色彩不仅是视觉元素,更是传递信息的 “无声语言”,需先掌握色彩的基础特性:

色彩三要素的影响

色相:决定色彩的 “性格”(如红色传递热情 / 紧急,蓝色传递专业 / 冷静,绿色传递自然 / 环保)。

明度:色彩的明暗程度(高明度显轻盈开阔,低明度显厚重高级)。

饱和度:色彩的鲜艳程度(高饱和吸引注意力,低饱和显柔和舒适)。

色彩的心理与生理效应

暖色调(红、橙、黄):刺激肾上腺素分泌,提升兴奋度,适合需要活跃氛围的展会(如消费电子展、儿童产业展)。

冷色调(蓝、绿、紫):降低心率,带来平静感,适合强调专业与科技感的展会(如医疗器械展、人工智能展)。

中性色(黑、白、灰、金、银):百搭且易营造高级感,常用于高端展会(如奢侈品展、汽车展)的主色调或辅助色。

二、会展设计的核心色彩搭配技巧

根据展会类型、品牌调性及空间功能,可采用以下经典搭配公式,兼顾美学与功能性:

1. 主色调 + 辅助色 + 点缀色:建立色彩秩序

这是会展设计中最常用的搭配逻辑,通过明确色彩层级避免视觉混乱:

主色调:占比 60%-70%,决定空间整体基调(通常取自品牌 VI 主色,强化品牌识别)。例:华为展台以 “华为红” 为主色调,覆盖背景墙、展柜主框架,强化品牌记忆。

辅助色:占比 20%-30%,用于平衡主色调并丰富层次(与主色可形成邻近色或对比色关系)。邻近色搭配(如蓝 + 绿、红 + 橙):柔和协调,适合科技、医疗等需传递专业感的展会。

对比色搭配(如红 + 绿、黄 + 紫):强烈醒目,适合消费类展会吸引人流(如年货展、文创展)。

点缀色:占比 5%-10%,用于突出重点(如核心展品、互动区、指示牌)。例: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珠宝展,用金色作为点缀色装饰展柜边缘,凸显展品华贵感。

关键:主色与辅助色需在色相或明度上保持关联性(如主色为深蓝,辅助色可选浅蓝或蓝紫),避免割裂感。

2. 基于空间功能的色彩分区:引导观众动线

会展空间的不同区域(展示区、互动区、洽谈区、通道)需通过色彩区分功能,引导观众行为:

展示区:突出展品,背景色宜简洁(低饱和中性色如白、灰、米白),避免抢镜。例:奢侈品展常用黑色或深灰色背景,让珠宝、手表等展品成为视觉焦点。

互动区:需活跃氛围,可采用高饱和色彩(如橙、黄)搭配动态光影,吸引参与。例:儿童玩具展的互动体验区,用红、黄、蓝撞色设计,激发儿童参与兴趣。

洽谈区:需营造舒适私密感,宜用低饱和暖色调(如米黄、浅棕)或冷色调(如浅蓝、灰绿)。例:汽车展洽谈区用浅棕色沙发 + 米白墙面,搭配暖光,缓解谈判的紧张感。

通道与指示系统:需清晰易识别,通道底色用高明度色(如浅灰、米白),指示牌用高对比色(如红底白字、黄底黑字)。

3. 色彩与光影的协同:强化空间层次

会展空间的灯光会改变色彩的视觉效果,需同步设计色彩与光影的关系:

暖光(3000K 以下):增强红、橙、黄等暖色的饱和度,让空间更温馨(适合食品展、文创展)。

冷光(5000K 以上):提升蓝、绿等冷色的明度,强化科技感(适合电子展、工业展)。

重点照明:展品区域用定向射灯,灯光颜色需与展品色彩匹配(如金属展品用冷光凸显质感,织物展品用暖光展现柔和度)。

避坑点:避免用高饱和色墙面搭配强光,易导致视觉疲劳(如红色墙面 + 暖光直射,会让空间显压抑)。

4. 色彩的 “情绪适配”:匹配展会主题

不同类型的展会需通过色彩传递特定情绪,强化主题感染力:

科技类展会(AI、电子、工业):主色:蓝、黑、银(传递前沿、精密),搭配少量荧光色(如浅蓝、亮绿)点缀科技元素。

例: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,主色调为 “科技蓝”,搭配银色金属框架与冷光,营造未来感。

消费类展会(家居、美妆、年货):主色:暖色调(红、橙、黄)或明快的中性色(米白、浅粉),用撞色设计激发购买欲。

例:家博会用浅黄 + 浅绿为主色,传递 “温馨、自然” 的家居氛围。

文化类展会(非遗、艺术、博物馆展):主色:低饱和复古色(赭石、墨黑、土黄),搭配金色、褐色凸显文化厚重感。

例:浚县泥咕咕非遗展,用土黄色墙面 + 木色展架,还原传统工艺的质朴感。

环保 / 公益类展会:主色:绿、白、浅棕(传递自然、可持续),可加入渐变色彩模拟自然景观(如天空蓝到草地绿)。

5. 色彩的 “尺度控制”:避免视觉过载

小空间(如标准展位 9㎡):宜用高明度、低饱和色(如浅灰、米白),搭配 1-2 种主色,避免拥挤感。

大空间(如特装展位 50㎡以上):可增加色彩层次,但主色 + 辅助色总数不超过 3 种(不包括中性色),防止杂乱。

高空间(层高≥6 米):可用深色增强纵深感(如深蓝、深灰),搭配垂挂彩色装置打破空旷感。

三、避坑指南:色彩搭配的常见误区

盲目跟风流行色:忽略品牌调性(如科技品牌盲目用 “莫兰迪色”,反而弱化专业感)。

色彩占比失衡:主色占比过低导致品牌识别弱,或点缀色过多(超过 10%)造成视觉混乱。

忽视材质与色彩的结合: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材质上效果不同(如红色在光面亚克力上显鲜艳,在麻布上显厚重),需提前测试。

忽略观众群体特征:儿童展会用过多冷色调会抑制参与欲,老年健康展用高饱和色易造成视觉不适。

总结:色彩搭配的核心是 “服务目标”

会展设计的色彩搭配不是单纯的美学问题,而是 **“品牌传递 — 功能引导 — 情绪影响” 的综合工具 **。顶尖设计师的技巧在于:既让色彩符合视觉规律,又能精准对接展会目标(如吸引人流、强化品牌、促进转化),最终实现 “好看且有用” 的效果。

上一篇:厉害的设计师共性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海外展会频遭撤展

签到

上传

客服

客服微信:13261415458

置顶